14. 鲍勃·韦舒伦
"Le clan des voltigeurs" 和 “Chemin de vie”
鲍勃•韦舒伦使用自然元素作为表达方式。他利用所在地的植物,将树、树枝、树叶……转化成壮观的雕塑,令人同时联想到万物的兴衰。每件作品均追求对人、其生死,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维持的联系之反思。
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废物。从‘自然’状态到‘垃圾’状态的转变是我反思的中心点之一。我认为所有的作品都像是一场启蒙之旅,大自然从中给我上了一堂真正的哲学课、人生课。”
他指出:“每一件都具有隐喻价值,而非象征价值。我不希望将自己的装置封装在强制性、单义的阅读中。我更喜欢让每个人凭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来阅读它们。我试着让它们有叙述事件的个性。当一件装置与它所在场域产生共鸣时,它就会变得显而易见,在主张的永恒性及其昙花一现特性之间形成一种张力。”
Le clan des voltigeurs, 2023
Chemin de vie, 2020
艺术家简介
这位比利时艺术家享誉世界并在各地展出,他曾举办过众多展览,其作品成为许多目录的主题,他是植物运动成员,该运动代表人物包括尼尔斯•乌多(Nils-Udo)和安迪• 戈兹沃西(Andy Goldsworthy),是地景艺术的接班运动。通过室内或室外装置、风画、光画、植物雕刻、时间在易腐烂材料上发挥作用的时序作品,这位艺术家与自然和材质、时间和空间保持着非常牢固的关系。其艺术实践结合生态与哲学反思,使其具有极大的连贯性。他在各种场所(车站、教堂、博物馆、工业荒地、美术馆或旷野)进行创作,化身导演,以树叶、树枝、树桩、苔藓、蔬菜、蕈、咖啡渣、麦穗、陶罐、面粉、天然颜料、石头或鹅卵石进行场面调度,讲述着引人入胜却昙花一现的故事,充满奇异之美与力。
鲍勃•韦舒伦是自学成才的造型艺术家,1945年出生于比利时埃特贝克(Etterbeek)。他于1960年代末通过绘画实践开启艺术生涯。1978年,他转向地景艺术,创作了风画(天然颜料在风景中随风飘散)和光画(通过在镜头前移动光源来固定光线的摄影技术)。从1980年代起,他决定只使用天然材料,特别是植物。从那时起,他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完成了300 多个装置。
对于自己的每件作品,鲍勃•韦舒伦确保当地的建筑、自然和所选材料完美匹配。採集的元素脱离自然环境,大部分注定要分解。因此,他不断质疑生与死之间存在的永恒纽带。他还探索其他领域,如声音〔《植物目录》(Catalogue de plantes),1995年开始〕、雕刻〔(《植物雕刻》(Phytogravures),1999年开始〕、摄影和拓片。某地块、森林、展览场域……都可以成为他的实验空间。
在最近的作品中,有几件常设装置。例如,在布鲁塞尔的伊拉斯莫斯之家(Maison d’Érasme)和圣母往见会修女花园(Jardin des Visitandines),有两个装置专门设计来号召城市内冥想。鲍勃•韦舒伦多次受邀参与法国安纳西景观艺术季(Annecy Paysages),创作了多件作品,其中三件全年可见并见证作品的最新发展。《仪仗队》(La Haie d’honneur)由10棵树两两配对,植于地下,根部在空中,横跨欧式花园的一条小径。这件作品既致敬枯木,也鼓励城市居民赞颂大自然。就其本身而言,分成两半的树隐喻伊塔洛•卡尔维诺〔Italo Calvino,《分成两半的子爵》(Le Vicomte pourfendu)〕哲学故事的深度,他是鲍勃•韦舒伦珍爱的作家。一根光秃秃的树干被一棵脆弱的小树刺穿。是新旧“树”代汰旧换新的纠纷吗?除场景的超现实主义之外,艺术家还添加了神话般的战斗史诗,树如同人类相互较量。第三件《定居》(Implantations),是一件非凡建筑,一座鸟类栖息的村落,一棵树用树枝支撑着相互紧连的小屋。艺术家将鸟类视为人类社群,赋予它们一座乌托邦式的神奇城市。
鲍勃•韦舒伦是比利时皇家学院艺术院院士。